维生素K1 CAS#: 8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生儿 维生素k1 维生素K1 CAS#: 84

维生素K1 CAS#: 84

2024-02-15 1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介

1929年丹麦著名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首次发现并提取一种黄色晶体物质--维生素K。 维生素K可划分为二大类,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等)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 K2,人体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 维生素K呈油状液体或固体,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及醚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84-80-0

生理功能

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 K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 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

缺乏症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四种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 、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Ⅹ)所必需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 上述四种凝血因子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 人们已知维生素K是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缺乏维生素K则上述凝血因子的 γ-羧化不能进行,此外,血中这几种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 。

临床应用

1、用于止血 维生素K1体内贮存量少,3~4周就能在体内完全消耗掉,故需经常从胃肠道食物中获得,如获得吸收过程产生障碍,有关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受到抑制,凝血酶原延长,导致凝血障碍,并引起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外伤手术后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等。 2、解痉止痛 当病因刺激平滑肌发生痉挛而引起强烈疼痛时,可配合使用维生素K1,作用机制是:维生素K1具有选择性可直接松弛平滑肌,同时对乙酰胆碱引起平滑肌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其镇疼机制与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物质介导有关。 3、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突起喘息,有明显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近年来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由免疫细胞介导的气道反应,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管分泌物中包含及血中发现大量类似哮喘患者所特有的炎性物质,如病毒性IgE组胺样物质、花生四烯酸等。 4、治疗小儿肺炎 维生素K1能通过拮抗微血管痉挛调整微血管系统的收缩功能,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调整微循环系统,解除由于儿童重症肺炎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纠正心衰,同时降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有利用纠正呼衰。 5、小儿咳嗽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应,轻度咳嗽有利于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患者痛苦并引起很多并发症。因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所引起的咳嗽,应用维生素K1较好。 6、治疗急慢性肝炎 近几年报道,大剂量应用维生素K1,可以增强肝细胞活力和吞噬功能,激发细胞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加速组织细胞修复,消灭病毒,降低黄疸性肝炎的血清胆红素,缓解痉挛,降低血清转氨酶,缓解患者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并改善肝功能,常用于辅助治疗急慢性肝炎。 7、中毒物质解救 皮肤紫癜的特点是斑血疹及疱疹状、圆形及多形性红斑,此情况一旦诊断应立即处理,维生素K1是此类物质的特效解毒剂、静滴维生素K110~30mg,3次/d,亦可先静注维生素K150mg,然后改为10~20mg肌注,1~4次/d,严重出血时每日总量可用至300mg。 8、顽固性呃逆 呃逆是一种特异性隔肌痉挛现象,穴位注射维生素K1,可使隔肌痉挛得到有效快速缓解。

使用限量限量GB 14880—94:婴幼儿食品,420~475μg/ku。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添加剂中文名称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添加剂功能最大允许使用量(g/kg)最大允许残留量(g/kg)维生素K1儿童配方粉营养强化剂0.042~0.075mg/100g不良反应维生素K1的常用剂量无不良反应。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化学性质 黄色至橙色透明黏稠液体,无臭。相对密度0.967,折射率nD251.525~1.528。易溶于氯仿、乙醚及植物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遇光易分解,加热至120℃分解。用途 作食品强化剂。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使用量为420~475μg/kg用途 维生素类药,用于维生素K1缺乏症、凝血酶过低症、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防治等用途 1、促进血凝;2、促进肝脏中凝血酶原的合成; 3、增加肠道蠕动及分泌功能。 包装与运输 : 包装:25KG/箱生产方法 在锌存在下由邻甲基萘醌与醋酸酐还原、乙酰化生成乙酰化甲萘醌;然后在氨水中水解,再在三氟化硼催化下于醚中与植物醇缩合得二氢化维生素K1;最后经水解、氧化、提纯、精制即得产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